Sunday, October 3, 2010

看张


原来后面风光无限好,难怪要穿上雨衣了。

对于文字工作者如我来说,写小说、新诗、社论、创意标语等都还行,就翻译这回事有点伤脑筋。因为就算功力再好,文笔再上佳,也很难把另一种语文的神韵和精髓原原本本译出来。比如说: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” 这句话,用什么外语也很难把那深远的境界詮译出来。加上自己的英文实在够烂,所以每回接到翻译工作就要冒冷汗。怕词不达意,怕全盘弄错,真是难若登天。

专家说如果要真正读懂一本书,就要读原文,要不然你只是在赏析译者的文字能力。以这为前提,于是买了张祖师奶奶那本《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》,厚厚一大本,密密麻麻的文字,还没翻开就已经有点昏昏欲睡。

她的另一篇出土古文《异乡记》却让我看得眉飞色舞,那张式的文字笔触,华丽中带荒凉,睿智中带俏皮,只此一家,别无分号。可惜写到一半就嘎然而止,下落不明。精彩好戏演到一半突然中断,荧幕白茫茫一片,真令人无限唏嘘。现在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群红学家,一想到那遗落不知在那个时空的足本《红楼梦》就扼腕叹息,欲哭无泪——宝玉黛玉到底何去何从啊?

上一回看英文小说好像是中学时的事了。不过这回为了祖师奶奶,再苦也要拼过去。据说还是《小团圆》的原版,有许多在华语版里欲说还休的,在这里补足,绝对可以满足所有张迷的八卦心态。于是决定把它放入行李袋,让自己在飞往首尔的路途上有个伴,不过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在飞机上看电影、翻杂志、发呆,到最后那本书一定原封不动的回来。

祖师奶奶是少数双语皆通的作家,曾经读过她在中学时写的一篇英语散文,文采飞扬,厉害得不得了。有时会想,如果她活多那几年,尽管已是风烛残年,百病缠身,但一天译上几页,总能把那几十万字的文字完全写出来。她的东西,除了本尊外,谁也写不出那种感觉。所以听说出版社要找高手来译这本书就有点心惊胆跳,他译得再好,张迷们也绝对不卖帐。因为在前的珠玉实在太明亮灿烂,照了半个世纪,还是光芒万丈。

《原文载于女友10月版。还没开始读雷峰塔呢。看了那些英文字母就生畏》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现在很流行称自己为什么什么工作者,所以连妓女也自称性工作者。

为什么张爱玲后的白话文都没看头?因为都太啰唆。以文字为生,就是文人,若再细分,写小说是作家,作诗词是诗人,写社论是评论员,作标语口号是文案。

在张爱玲那个年代,没有什么"文字工作者",就算没有文采,也不会懒到所有职业通称工作者,且两个字可表达的,就不要用五个字。